潮汐车道机器人精准移动,为高峰时段的车流开辟新的通行空间;无人机从机巢自动升起空中喊话,让占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的车辆迅速驶离;探测雷达准确感知路口车辆的数量、速度等数据,实时调整信号灯配时,实现“灯随车动”的自适应控制……在合肥,这些智慧交通场景已融入日常。通过科技赋能交通治理,合肥交警构建“空地一体”的智慧交通管理体系,推动城市交通运行更加安全、有序、畅通。
路面革新
创新基础设施提升通行效率
最近,细心的市民会发现,原本每到高峰期就“肠梗阻”的集贤路高速路口,已经顺畅了不少。
以前,85%下高速的车(主要是小车),都要挤进内侧车道,奔集贤路北边快速路而去;而95%辅道上的车,都着急往外侧拐,去习友路路口转向。短短100多米的路段,谁也不让谁,拥堵难以避免。
为此,合肥交警创新设置一条“会说话”的虚实线。
这条虚实线,将混乱的冲突路段科学切成两段。前半段(南侧)高速下来的车道是虚线,辅道侧是实线,意味着高速下来的车可以并进内线(合流开始);后半段(北侧)辅道侧车道变虚线,外侧是实线,意味着辅道的车可以并进外线(分流完成)。
与此同时,高峰时期,习友路口的红绿灯也“聪明”地给南向北直行和转向的车多放点绿灯,让车流走得更快,后面不堆积。如此一来,早高峰这段路的通行效率直接飙升近20%。
在合肥高新区望江西路与枫林路交口附近,6月正式投入使用的安徽省首台潮汐变道机器人,创新运用智能机器人移动式潮汐车道技术,每天根据早晚高峰车流自动调整车道布局,全程仅需40秒。
“以前在这个路口高峰期要4到5个红绿灯才能通过,现在最多只要2个红绿灯即可。”合肥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高新大队副大队长管文洲介绍,投入使用后,车辆通行效率提升了30%。
在合肥,这种交通组织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微创新比比皆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创新、调整,精准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改善市民的出行体验。”合肥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秩序科科长韩松说。
空中赋能
无人机构建立体化执法网络
最近,在京台高速方兴大道道口附近,一座贴有“空中之翼”字样的合肥交警无人机机巢成为智能交管“新坐标”。指令时间一到,机巢缓缓打开,一台配置多个摄像头的无人机迅速升起,沿着京台高速开展巡逻任务。
合肥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支队长张弘介绍,近年来,合肥公安交管部门不断探索警务无人机在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场景,以警用无人机为前端应用载体,由数字化指挥平台、无人机应用平台为后台支撑,打造一支反应灵敏、视域宽广、快速机动的“空中交警队”。
“空中交警”主要严查违法停车、实线变道、车窗抛物、违法闯禁行、分心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无人机搭载勘查终端,可自动生成事故现场图,让轻微事故处置时间缩短50%。
合肥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科研所副所长尹成胜介绍,今年1月,在合肥市政府及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的大力推动下,合肥交警会同科技企业,共同研发了合肥交警无人机智慧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机巢无人机自动巡查交通路况、自动检测交通异常事件等功能,并通过关联驻守无人机先开展前期处置,构建“巡处一体化”勤务机制,打造“空地一体”的智慧交管体系。
目前,全市已有14座“空中之翼”无人机机巢投入使用,13座正在建设中。同时,全市已组建起一支近700人的无人机实战型“飞手”队伍,依托多旋翼无人机便携、小巧的优势,常态化开展交通路况巡查、交通事故取证等场景应用。
今年以来,合肥交警还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无人机非现场抓拍专项行动——“空警行动”。截至目前已开展行动15次,范围覆盖城区、高速以及高架桥、快速路等,重点针对实线变道行为、闯禁行、占用应急车道、分心驾驶、车窗抛物和妨碍安全驾驶等违法行为,进一步提升文明交通环境。
数据驱动
智慧交管提升出行体验
在“看不见”的地方,无形的“大脑”和“手”,正在护航市民的出行路。
在合肥经开区繁华大道与松林路交口上方安装的探测雷达,看似不起眼,却能准确感知到达路口车辆的数量、速度等数据。“配合后台智能算法模块分析车流规律,实时调整信号灯配时,可实现‘灯随车动’的自适应控制。”合肥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经开大队副大队长巨龙说。
凭借着雷达在一线的监测和后台的智能算法,驾驶员过这个路口的等待时间,从4~5分钟压缩至1.5分钟左右。
走进交通管理支队交通指挥中心,可以看到,“交通超脑”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全市交通数据洪流。这个系统融合了互联网路况与行业数据,构建起城市交通的神经网络。通过AI算法动态调整信号配时,红绿灯从“车看灯”转变为“灯看车”的智能模式。
随着190条绿波道路覆盖全市918个路口,一条条看不见的“绿丝带”,正悄然改变这座城市的出行脉搏。
不仅如此,合肥交警还针对疲劳驾驶行为搭建智能预警系统,通过后台可识别长时间连续驾驶的车辆,并自动电话联系相关驾驶人,提醒其停车休息。
创新更延伸至服务前端。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方便群众高效便捷办理业务,今年,合肥交警推出车驾管业务“云窗办”服务,视频通话即可远程办理,让市民足不出户也能处理多项机动车业务。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智能应用场景,推动精细化交通治理,切实提升交管服务水平。”合肥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支队长张弘表示。(任海怡)
记者手记
你的出行,有人护航
从潮汐车道到错时出行,从无人机机巢到智慧交通指挥中心,越来越多的创新举措,让市民们的日常出行变得越来越便捷。
想象一下,当开车行驶在绿波路段,不用再“忍受”等红灯的烦恼,出行的心情,是不是一下子就舒畅了不少?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可以深刻感受到科技赋能交通管理带来的实际变化。这种变化,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交通治理理念的不断刷新。
随着这些创新举措的深入推进,合肥的道路交通环境正在变得更加安全、畅通、有序。出门在外,背后是整座城市的护航,这样的合肥,让人安心、动心。
来源:合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