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主办,绍兴市越城区鉴水科技城承办的首届低空人才培养交流会暨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浙江低空人才培训基地挂牌仪式在浙江绍兴举行。大会汇聚政府、高校、低空经济的专家学者、低空企业代表,共同就交通体系构建、飞行器技术应用、国际化培养模式、计算机技术融合等方面进行探讨,聚焦低空人才培养这一关键议题,为推动我国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民航大学空中交通管理学院院长赵嶷飞、绍兴市越城区副区长毛访蒲共同为中国民航大学空管学院浙江低空人才培训基地揭牌。空中交通管理学院毕业生代表参会,代表学校学生现场与企业对接。在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专家、企业代表围绕低空人才需求现状、培养体系构建、课程设置优化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民航大学特聘教授Low Kin Huat以国际化视野,围绕低空交通管理创新模式展开分享,剖析智能技术在低空领域的应用潜力,提出构建“数据驱动、协同管理” 的低空交通体系,为我国低空人才培养融入前沿理念。学工部部长聚焦人才培养实践,分享“三全育人”体系在低空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探索,提出通过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协同培育,构建“思政引领+专业赋能+实践锻炼”的育人模式,培养德才兼备的低空领域专业人才。教务处处长从课程体系建设切入,深入探讨低空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路径,强调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加强校企合作开发实践课程,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航空工程学院院长、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院长、计算机学院院长分别介绍学校在低空交通体系构建、航空工程技术在低空飞行器中的应用实践、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以及以低空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为依托的前沿计算机技术等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重点工作。
赵嶷飞作《城市空中交通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主旨报告,全面总结低空经济发展特征和现状,结合航空运输发展历程,从管理体制和技术体系两方面总结现代空管体系,探讨航空运输对低空经济发展的启示,基于空中交通工程学视角的学科发展方向,结合实践案例,从空域与航线、运行模式与空中规则、低空交通系统安全管理等方面深入介绍城市空中交通管理体系的构建。详细介绍学院的基本情况以及在低空人才培养中的最新举措、教学成果,为参会各方在低空经济发展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更多思路与方向。
空中交通管理学院优秀学生代表进行风采展示,向与会代表展示扎实的专业知识、卓越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让众多企业深入了解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4月22日下午,举行分组闭门讨论,参会代表围绕低空人才培养的热点、难点问题各抒己见,积极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来自行业协会的代表介绍当前低空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的动态变化,为高校和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重要参考。高校专家分享各自在低空相关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成果,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企业代表则从实际需求出发,对人才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希望通过与高校的紧密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在低空产业中的协同发展。中国民航大学作为民航人才培养的“摇篮”,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为己任,并将同与会单位携手聚焦低空产业全领域人才需求,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持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探索创新,为我国低空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专业人才,推动低空经济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来源: 中国民航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