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9日,呼和浩特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产业园揭牌,标志着内蒙古首个以航空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内蒙古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有力载体。
2024年9月25日,鄂尔多斯大型无人机货运环线试飞活动在鄂托克旗通用机场举行。此次试飞是跨越多种类型机场、跨越多个空中管制区域、跨越昼夜的大型无人运输机飞行任务,标志着内蒙古在大型无人机物流发展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2024年11月30日,在2024年远景零碳杯·达茂旗2024赛马“村超”联赛现场,低空旅游直升机飞越达茂旗4个单体建筑、百灵庙主城区、达茂旗百灵庙机场、套马沟农庄、丝路梦郡景区,完成首次亮相。
2024年12月29日,随着清水河县老牛湾机场成功完成首航,清水河县将加快开通至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大同等地航线,打造航空文旅休闲小镇,丰富拓展“低空经济+文旅”业态,深度融入呼包鄂乌“一小时城市圈”。
……
发展低空经济,打造制造业集群和城市群;发射构建商业卫星组网,培育航天装备制造基地;出台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2024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正式印发。方案明确提出,依托呼和浩特低空经济产业园,推动以无人机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为重点,服务、研发、培训、物流为特色的低空经济示范区建设。聚焦鄂尔多斯市在试飞业务、短途运输、航空培训等方面产业基础,打造以空域改革、无人机制造、维修保养、综合保障为主的低空经济示范区。围绕包头市装备制造和稀土新材料优势,培育以低空飞行器整机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为核心的低空制造集聚区。加强三市联动、产业协同,打造呼包鄂低空经济发展圈。2023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这是全区首个以航空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开发区。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抢抓机遇、抢占赛道,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依托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主阵地,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北斗应用作为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导产业,打造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新引擎。
每到春耕时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的耕地里,安装有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的拖拉机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按照预先设定的播种线路,一粒粒玉米籽被精准播种。
土默特左旗农牧局副局长赵朝鲁介绍,引进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机具后,玉米种植每亩可以达到6000至7000株,相比之前传统的耕作方式每亩可提升1500株左右。
走进北斗应用产业园,众多“北斗+”应用场景展示,各类新产品、新技术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先行承载区和孵化基地,北斗应用产业园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北斗应用产业赛道,集中力量招引和培育研发创新企业,推动孵化成果在开发区进行产业化布局。”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柳强介绍。
内蒙古天启星联科技有限公司是北斗应用产业园引进的第一家商业航天企业,其总部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低轨卫星频率许可证、增值电信许可证和卫星发射许可证的企业,在商业航天领域主要研发低轨卫星、低轨窄带卫星物联网的通信应用。
该公司负责人兰逸群介绍:“公司在呼和浩特市将投资30亿元打造全国首个泛在电力‘卫星’物联网示范项目。立足呼和浩特航开区,投资1亿元,这个项目是卫星物联网和新能源的首次结合,可以填补国内卫星物联网在新能源应用方面的空白,打开新能源物联网应用的千亿级市场。公司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基于内蒙古地区的低轨卫星物联网通信体系,全面服务于内蒙古自治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及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行业领域应用,打造全国性泛在电力‘卫星’物联网试点示范。”
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柳强介绍,依托航天科工六院动力优势牵引及呼和浩特市制造业配套支撑,呼和浩特将打造内蒙古自治区商业航天产业示范区、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航天新材料生产配套基地,培育卫星运营和制造产业。
“作为内蒙古首个落地实施的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重点规划布局航空器起降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低空经济制造业集群、低空飞行检验检测中心、低空飞行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等。”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郭建平向记者介绍。
呼和浩特市聚焦创新链、制造链、应用链协同发展,获批28平方公里低空空域,正在打造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一体化发展格局。已引进落地宝升高科、霁航科技、智航科技等一批无人机总装制造项目,引进融通公司建设无人机物流投运调度中心,引进新桑达公司、天疆防务、邦飞科技等开展无人机培训业务,引进内蒙古电力公司建设航检中心项目,引进红树林开发低空文旅产品、建设飞行营地等。
按照规划,到2027年,内蒙古低空空域改革将初见成效,培育成功1至两个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低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通用机场数量达到33个、标准化临时起降场(点)达到100个,建成两个以上低空飞行综合服务站。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打造10个左右低空经济典型应用场景。低空制造实现突破,引育3至5家低空经济头部企业和30家研发制造企业。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培育呼包鄂低空经济发展圈,建设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两个低空经济示范区,打造包头低空制造、赤通锡低空应用、乌阿海满低空旅游3个集聚区,基本形成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
逐梦低空经济、振翅商业航天,以呼和浩特航天经济开发区为牵引,培育呼包鄂低空经济发展圈,内蒙古瞄准万亿“蓝海”,蓄势“飞天”!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